呵呵,这些事真让人他妈的纠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那么灿烂的光辉文化,我们的伟大社会主义制度有着那么多优越性,怎么会闹缺教育公平的这样笑话呢?有人说,教育公平的核心是高等教育的公平,只要高考指挥棒不变,基础教育的形势不容乐观。
我想说,这句话我以前听着认为很恰当,现在觉得很有问题。我现在常想:名牌大学不应该存在吗?人才难道不应该被早发现早培养吗?我想这些答案都应该是肯定的,但是,关键是个个都要上名牌大学是不可能的,所以目前的高等教育还是公平的,关键是政府没有真心实意的办好基础教育,没有多办一些优质小学,而目前来说这方面的师资条件和经济是具备的;另一方面教育投入不均衡,造成发展水平不均衡,因此造成家长心理失衡。试问每一个市县多办几间中小学,对于一个经济大国来说,是不是小菜一碟?我们很多优秀的大学生都等着就业呢!我们的投资拉动正四处找项目呢!
基础教育里面的优质学校多了,优质学位充裕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择校硝烟还会存在吗?基础教育上去了,学生龙凤分化成型了,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安然了,高校就读分流应该顺畅多了。我们现在的高校还少吗?从招生烽烟看看,肯定不少,少的只是不知道接纳什么学生的高校,也就是一些人说的有特色的高校。
再来说说教育的不均衡。以粤西的一个乡镇为例,现在都搞整合优质资源,搞教育强镇。这个名称听上去很美,首先要做的是撤并校,把小的偏远的中学撤了并入大的。对大的学校加大环境投入,一时间俨然煌煌学府。几年之后的今天,是对小学部的整合,把非镇上的小学中的四五六年级撤出来,再把原先撤了的较小的中学部校舍修葺扩展一下,美化一下,造出一个某某镇的中心小学或者某某镇的第二小学,学生全寄宿,一时间也多了一所煌煌学府,这样在镇子上走一圈,教育强镇意识立竿见影到位,世超棒的民心工程啊。可是再往镇子周边远一点的管理区区,那里的小学校门可罗雀,让我想到人少校还在,院春草木深。学生都在一百人以下,因为原来的四五六年级搬出去,学校像没有香火的寺庙一样清净。可惜那些是十岁以下的下朋友,不喜欢清静,教师也不喜欢没有什么同事的学校,身处一间叫茶园小学的王校长说,那里没有教育氛围,那些麻雀学校让人情绪低落。
难道低年级的启蒙教育没有中年级的知识教育来得重要,抑或是农村教育也适合王佐断臂的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