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镔朗的博客

这时候,才更懂得珍惜生活的快乐——

 
 
 

日志

 
 

善用媒体和资源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2016-05-26 11:43:50|  分类: 教学相长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 应征集而写)

摘要:教学中善用媒体和资源,就是善于收集整理信息,并且整合到课程教学内容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这是现代化教学的手段,它便于课堂各环节的有序展开,便于学习材料了的横向比较,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搜索信息;媒体整合;教学效率;智慧课堂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山区市县的农村教学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如春风日渐强劲,传送到了偏远落后的山区乡镇。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培养现代创新型人才的迫切要求。教师们热情关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能力日渐增强。同时,这些也在《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标准》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计划中也都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作了硬性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不但要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而且还要能每天都积极实践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懈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佳方式和方法。

那么,立足在山区的一线语文教师该怎样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教育教学实践呢?

首先,教师要乐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可否认,目前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不少自负于自己教学基本功过硬或有懒惰情绪的老师,他们安于现状的想法较多,认为传统的教学手段虽然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很板写半天”的状况,但是在启发学生学习上还是有很多优势的,不必玩那些花里花哨的东西。也许,这是骄傲自满和畏缩不前的思想在作怪。若果教师有与时俱进,挑战自我的态度,有虚怀若谷艺无止境的精神,有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气概,那么他在有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上,会如虎添翼笑对蓓蕾。回顾信息时代之前的工业时代,教师的教学手段是一本书来一张嘴,一支粉笔写半天的慢工粗活。即使是教学基本功很好,课堂驾驭能力极强的教师,教学容量也是很有限的。丁是丁卯是卯,教学气氛难免是沉闷的。还有教师始终是孤军奋战,体力难免透支,授课与教学评估又不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环节僵化。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情景刺激,容易疲倦,甚至于昏昏欲睡。而一旦利用起媒体和信息资源,教学中的一个个环节都可以很好的定制,一个个充满的奇思妙想的训练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情景诱导,使学生积极参与。并且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线上运用信息技术,直接的检索相关材料,进行拓展训练。

其次是善于运用媒体资源。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善于运用媒体资源,就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把掌握的信息技术尽可能精当地运用到使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当中,再就是把握运用媒体的时机,力求恰到好处。

(一)如何把掌握的信息技术尽可能精当地运用到使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当中呢?

首先是要下足功夫在做教学设计这个环节。针对所任教学班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过渡方法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呈现在演示文稿中。其原则是要突出直观性,启发性和可操作性。一般还可以加大课程容量,增大拓展训练部分内容。如增加与所学内容相近的而对该节课堂教学知识有迁移训练作用的课外阅读材料,这样往往可以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如在教八年级《小石潭》一课,我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堂资源,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     做了一分钟的课件引入,先链接视频观赏“桂林山水风光”,然后提问,有没有人独自曲径寻幽,赏而记之,表达幽情的经典实例?这样激发起学生的探求兴趣,营造探究氛围后,播放链接演示文稿内容:《小石潭记》学习目标及柳宗元生平事迹,写作背景。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句障碍后,思考: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环境有着怎样的特点。然后打开演示文稿:“整体感知”和“字词句训练”,总结订正。

3.     在“深入探究”和“拓展训练”环节,要求学生品味柳宗元该山水游记的语言特点和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我通过ppt演示,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讨论总结。就链接演示文稿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②郦道元《三峡》和③陶渊明《饮酒》(种豆南山下),读读议议。这样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既深入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又深入体会把握了三位人物的性格特点,轻松而紧凑的突出学习重点突破难点。要是没有媒体的帮助,这样的容量再有浑身解数也难以展示出来。

(二)把握运用媒体的时机,力求恰到好处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长文短教绝对是语文课中很有挑战性的课题,这里的短教是相对而言的用时短,而不是避重就轻,以点代面,更不是舍去了某些环节。因此,没有外物帮助的时候,即使我们老师紧紧抓住教学目标,抓住纲举目张的步骤和理念,也是很费事费力的。稍弄不好,单刀直入照本宣科不是,旁征博引巧生枝节也不是,终至于学生恹恹欲睡的课堂状态。

七年级下册的《伟大的悲剧》 无疑就是一篇长文章。我在几次教学的比较中,深深觉得课堂呈现的内容多,不一定就是繁杂,那是节奏感强;课堂呈现的内容少,那不一定是简练,那是空洞疲乏。对于这样的课文,要是不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怎么教也都是不理想的。耗时费力不说,怎么弄都觉得课堂是散漫的,内容是冗长而又单调的,学习就难免成了被动的环节最多,引导学生积极探讨的机会少了。

我在教这个课文的时候,尝试网上搜索该课课件,发现有弄20张左右演示文稿的,有弄40多张演示文稿的;20张的似乎简陋了一点,教学环节似有欠缺,总有言尽而意未出的感觉;后者呢!自然是图片多,预设题目的文字也写的多,密密麻麻的让人望而却步。我就又在网上搜索了几个该课的优秀教学设计,比较阅读之后,下载一个自己认可的课件,再取长补短的整理一下,一份博采众长的课件就出炉了。当然了,要上好课,还得深入熟悉内容和各个环节。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广泛的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还得有个度,绝不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好的课堂教学还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幸福和发展为目的,多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引领学生的价值追求,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在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过程中,除了要分析学习者在常规环境中的特征外,还应该重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技能要求,认知心理特点和个性心理特点,力戒浮躁追求感官刺激的坏习惯。

 

参考文献: 何克抗主编《教育技术培训课程》(教学人员*初级)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2月第一版。

  评论这张
 
阅读(221)| 评论(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